2024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正極材料是電池材料中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環節,對電池的能量密度及安全性能具有主導作用。中國正極材料市場因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需求增長而快速擴張,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達200萬噸。
鋰電池按照正極材料體系來劃分,主要分為鈷酸鋰(LCO)、錳酸鋰(LMO)、磷酸鐵鋰(LFP)、三元材料(鎳鈷錳酸鋰(NCM)和鎳鈷鋁酸鋰(NCA))等技術路線。鋰電池正極材料可以大致分為鋰鎳氧化物、鋰鈷氧化物、鋰鈦氧化物、鎳鈷多元氧化物四種,具體如圖所示: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政策
近年來,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與創新,《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電子信息制造業2023—2024年穩增長行動方案》《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產業政策為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生產經營環境。各項支持政策已推動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廣泛應用,預期會推動鋰電池正極材料市場。具體情況列示如下:
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現狀
1.出貨量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近年來,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快速增長。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前景與市場趨勢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248萬噸,同比增長31%。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正極材料出貨量將達到319萬噸。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2.出貨結構
從正極材料產品結構看,2023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市場占比66.53%,同比增長近7個百分點;三元正極材料市場占比下滑至26.21%;錳酸鋰和鈷酸鋰出貨量占比分別為4.03%和3.39%。磷酸鐵鋰材料出貨量占比上升主要系儲能與動力鐵鋰電池帶動。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3.磷酸鐵鋰材料
受新能源汽車和儲能領域的裝機量不斷攀升的影響,磷酸鐵鋰需求旺盛。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前景與市場趨勢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在中國正極材料市場中占據絕大部分市場,2023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達到165萬噸,同比增長48.65%。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出貨量將增至198萬噸。
4.三元材料
三元材料是以金屬鹽為原料,經過調配混料等多道工序制成三元前驅體,再與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混合,經過燒結、粉碎等工序制成的復合材料。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前景與市場趨勢洞察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三元材料出貨量達到65萬噸,同比增長2%。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4年中國三元材料出貨量將增至69萬噸。
數據來源:GGII、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發展前景
1.政策促進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
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2024年5月工信部發布的《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明確要求企業取得省級以上獨立研發機構、技術中心或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并鼓勵企業創建綠色工廠、自建或參與聯合建設中試平臺。這些政策有助于推動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2.技術創新引領性能提升
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前景在于持續的技術創新。隨著科研投入的增加,科學家們正不斷探索新型正極材料的開發路徑,旨在提升能量密度、循環穩定性和安全性。例如,通過優化材料結構、改進制備工藝以及引入新型添加劑等手段,可以顯著提高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有助于滿足市場對高性能鋰電池的需求,還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應用領域拓展提供新機遇
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拓展,從傳統的消費電子、電動汽車到新興的儲能系統、航空航天等領域,都有望成為正極材料的重要應用方向。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的變化,正極材料需要不斷適應新的應用場景和需求,如提高能量密度以適應長續航電動汽車的需求,或提高安全性以滿足儲能系統的要求。這種多元化應用領域的拓展,為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機遇。